不朽情缘

不朽情缘 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实施方案
不朽情缘 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实施方案
新闻来源:不朽情缘   发布时间:2019/10/11 14:44:37   浏览次数:次

各系,各部、处、室: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落实《河南省教育厅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实施意见》(豫教科技[2019]113号)文件要求。结合不朽情缘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的核心理念,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互联网+教育”,全面提升不朽情缘教育信息化水平。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以培养学习者正确的人生观、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与提升学习者的创新能力为根本,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坚持整体推进。加强不朽情缘“互联网+教育”顶层设计,科学确立总体框架、合理规划建设内容,全面提升“互联网+教育”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3、坚持融合创新。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变革的作用,探索基于新技术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

4、坚持示范引领。积极开展人才培养、资源配置、质量评价、教育治理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模式创新,形成创新引领、压茬推进的发展态势。

(三)主要目标

1、到2020年,高标准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宽带网络校校通”提速增智,“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实现提质增效,教育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平台有机融合;在教育资源共享、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治理优化等方面,形成“互联网+教育”新模式。

2、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大两提高”,即信息化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基本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和教育大数据支撑服务体系,师生信息素养和教育治理能力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的作用充分显现。

二、主要任务

(一)改善学校信息化基础环境

1、基于“云--端”的总体架构,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到2022年,全校无线覆盖率达到100%,总出口带宽达到1Gbps以上,多媒体占教室总数的比例达到95%以上。加快建设学科教室、智慧教室等创新性教学空间,推进智能化学习终端的普及应用,构建基于物联网的校园感知环境。

2、推进和提高智慧校园建设水平。推进校园内万物互联,打造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支持IPv6的泛在网络设施。推进教室、实验(训)室、图书馆等教学场所的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构建基于移动终端、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智慧学习空间。

(二)构建校级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体系

1、构建学校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2、丰富课程资源。开发和引入数字化校本课程及拓展性课程资源,形成文字教材、数字教材和其他数字化学习资源相结合的课程资源体系。

3、扩充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资源。开发和引进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和引进基于职场环境与工作过程的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和个性化自主学习系统。

4、参与共建高等教育开放课程资源。参与建设和推广应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三)推进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管理平台体系

建设诊改管理平台。整合各类现有管理应用系统,全面贯通为基本要求、以信息实时流动为基本保障、以工作全面协同为基本目标、提升工作效率主目的、方便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诊断与改进工作、实现教学质量螺旋上升。

(四)持续开展信息化教学模式创新

1、强化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利用空间突破课堂时空界限,实施项目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新模式,开展差异性和个性化教学与指导。鼓励中小学教师利用空间开展备课授课、家校互动、网络研修等日常活动;鼓励职业院校教师利用空间加强校企合作,协同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利用空间创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模式等;鼓励高等学校教师探索利用空间创新教学、科研模式,促进在线开放课程应用。

2、变革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积极推进信息化环境下的职业院校教学模式创新,实现信息技术与实训教学深度融合,解决技能培养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广远程协作、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等教学模式,探索现代学徒制试点与“互联网+”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新模式。

3、创新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推进慕课(MOOCs)建设与应用,建好用好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推动优质课程资源开放共享,支持高校建立课程联盟,推进校际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扩大学生学习选择权。

(五)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1、实施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行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培养培训必修学时(学分)。推动教师利用学习通等教育工具进行教学实践,培育一批校级信息化教学创新名师。鼓励教师开展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和创新应用,将教育信息化优秀成果纳入骨干教师评选、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教师其在信息化方面的劳动应按适当比例换算成标准课时并计入教师工作量。

2、实施学生信息素养培育行动。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完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实践能力。开展多样化信息技术应用展示活动与“互联网+”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学习机会和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网络安全、网络道德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网络修养。

(六)持续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1、落实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严格遵守《网络安全法》,全面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落细落实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健全完善风险评估、应急响应、督查考核、追责问责等工作机制,将网络安全工作纳入对领导班子和干部的考核内容。

2、健全网络安全监测与预警体系。健全网络安全日常监测、预警通报机制,提高网络安全信息的收集、分析、研判和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构建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由校领导担任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全面统筹信息化发展。成立推进“互联网+教育”实施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副组长由主管网络、教学、教科研的校级领导担任。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构成。实行“互联网+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

(二)注重队伍建设。健全教育信息化管理队伍,配齐配强信息化专业人员。

(三)保障经费投入。学校应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持力度,在保障学校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优先保障教育信息化建设所需资金。引导和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信息化进程,实现多元投入、协同推进。

 

 

 

 

2019年931
   
不朽情缘【游戏】有限公司